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要求“加強外匯市場管理,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”,向外匯市場釋放了強有力的政策信號。
外匯市場是外匯供求的交易場所,也是我國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。無時無刻不在發生的國際貿易、投資,使得這一市場與境內外投資者緊密相連,更關乎著廣大涉外經營主體的切身利益。
今年以來,受貨幣政策分化、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,全球匯市面臨大幅震蕩,人民幣亦明顯承壓,外匯市場隨之面臨匯率波動、跨境資金流動的考驗。年內,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跌破“7”引來各種噪音,隨后更是在內外部壓力夾擊下,一度逼近7.40關口。
政策層“穩預期、防超調”決心明確,政策工具箱綜合施策、校正背離,在波動的市場中,對穩定匯市信心起到關鍵之效——下半年以來,外匯逆周期調節工具輪番上陣,下調境內美元存款準備金率、加大離岸央行票據發行等一系列穩匯率舉措有序推出,及時糾偏市場順周期行為,有效防范了匯率超調風險。
漲跌之間,人民幣匯率更顯現出充分韌性。復雜的國際背景下,人民幣盡管對美元下跌,但對一籃子貨幣保持穩健。相比于2022年人民幣對CFETS貨幣籃子指數貶值了3.7%,2023年以來,人民幣對CFETS貨幣籃子指數不降反升,這說明人民幣有效匯率在2023年基本趨穩。
市場需要看到,人民幣匯率有漲有跌,是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程度提高的表現。當前,隨著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穩步推進,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不斷增大,人民幣匯率彈性明顯增強。
這背后依托的是一個更加成熟的外匯市場——歷經多年發展,中國外匯市場始終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,市場參與群體更加成熟,交易行為更加理性,市場運行韌性凸顯。
而且,金融監管在應對市場變化時更加從容,經驗也更加豐富。正如金融高層近期頻頻強調的,“有信心、有能力、有條件維護外匯市場穩定運行,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”。
“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”這一目標的堅實之處在于,它既有豐富的外匯管理工具箱為輔助,還有經受了多重考驗后更加成熟的外匯市場作支撐,更有政策發力下的穩健經濟基本面為底氣。
著眼當前,內外因素共振,利好人民幣匯率的因素正在積累。一方面,隨著全球經濟下行和通脹回落,全球央行的緊縮周期已迎來尾聲,未來中美利差將逐步收斂至正常區間;另一方面,隨著穩增長政策逐步顯效、經濟指標持續改善,中國經濟基本面持續向好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宣布,將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值上調至5.4%,將2024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值上調至4.6%。
可以預見,未來金融管理部門將繼續加強外匯市場“宏觀審慎+微觀監管”兩位一體管理,同時發揮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,及時對單邊、順周期行為予以糾偏,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,維護外匯市場穩健運行。而人民幣的匯率穩定性,也將有利于增強境內外市場投資信心,進一步提升人民幣資產的投資價值和吸引力。(記者 范子萌)
轉自:上海證券報
【版權及免責聲明】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,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“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”,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。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,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。版權事宜請聯系:010-65363056。
延伸閱讀